第(1/3)页
桂林之战结束已经有三个月,兴华军因为也受到了一定损失,并且大部分都是步兵的原因,所以没有办法对清军进行大规模追击,而且最重要的是,清军撤走之后,湖广南部,广西北部,还有广东一带成了军事真空地带,这里的老百姓并没有被赶尽杀绝,虽然经历历次战乱,人口损失不小,但各方军队撤走之后,老百姓开始逐渐回流。
故土难离,这是华夏人的家乡情结,当然不排除有些人愿意去壕镜或者去琼崖,或者是远渡重洋去南洋重新谋生,但实际上大部分人还是愿意留在家乡的。既然现在已经没有军队威胁,民众自然就陆陆续续回来了。
兴华军一边追击,一边还要忙着接收这些地带,广东暂时是顾不过来了,兴华军也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,但是广西一带,肯定是要收归囊中的。所以兴华军忙着接收地盘,自然也就放慢了脚步,毕竟民众才是最重要的,此时,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,兴华军从安南出发,打入广西,在华夏的土地上作战,那么民众、人心才是头等大事。
本来对于统帅部来说,这是个头疼的事情,因为这势必会耽误接下来的作战行动。按照统帅部和高衡的意思,清军在桂林之战中遭受重创,此刻正是趁热打铁的时候,总不能再给清军一年半载的时间进行恢复,所以,制定下一步的作战方案尤为重要。
谁能想到,这时候出了黑天鹅事件,金声桓竟然在江西反叛了,这无形中帮了高衡的大忙。虽然统帅部判断,以金声桓的实力,肯定是顶不住清军猛攻的,但拖延几个月时间应该没问题,毕竟江西也算不小,清军南北夹击,要清扫不少城池。
但是对于金声桓其人,高衡是嗤之以鼻的,要知道,明末跟清军作战的军头数不胜数,但是高衡对这些人的判断有一个原则。那就是是否投降过清军,如果你是在原非清军体系下作战的军头,比如李定国、秦良玉、沐天波就属于这种,要不就是农民军,要不就是明军,你只要跟清军作战,你就是好汉。
但你如果是在清军体系下打过仗,然后又借着什么反清复明,或者其他什么名义来起兵反清,那就基本上被高衡认定为两面三刀的典型。因为这些人既然能一上来就投靠清军,说明本来就不是什么意志坚定的人,只不过是因为清军许诺的好处没有获得,或者说不满足于清廷给他的位置这才起兵反叛。
这种典型的代表就是三藩之乱,难道吴三桂他们是真的要反清复明吗?不过是想自己做皇帝罢了,拉虎皮做大旗的事情,他们干得出来,这种人有一个算一个,都不是什么为国为民的好人。金声桓实际上也是这种,都已经是江西提督了,永历朝廷也完了,你现在起兵反清,算什么事?
高衡对成子龙等人说过,如果是秦良玉这种人反清,兴华军就算是拼了命也要帮帮场子,但是金声桓这种就算了吧。而且高衡也不看好金声桓反清,毕竟清军虽然在兴华军面前是手下败将,但是在金声桓这种人面前又是虎狼之师。
桂林府,这里已经变成了兴华军临时的前线基地,高衡和成子龙从台岛返回,在壕镜登陆之后,便马不停蹄赶回桂林,当然在此之前,他已经跟马士加路也有过交流。好在这个佛郎机人还算是比较配合,并且愿意跟兴华军合作,而且还主动提出可以用自己的舰船帮助兴华军运兵,甚至可以提供一百个葡萄牙火铳兵进行支援。
当然,这点兵力高衡肯定是看不上,不过伸手不打笑脸人,既然马士加路也愿意合作,不如先争取过来,至于收回壕镜的事情,其实不用太着急。只要击败了清军,华夏一统,壕镜自然就会回来了。
回到广西之后,高衡直接在桂林设立前线指挥部,就在桂林统率全军,成子龙和景昭等人则赶回统帅部,协调后方事宜,高衡给他们的时间是一个月,一个月之内,务必将兴华军的兵员损失给补充完全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