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一零章-《重回高考前,我在科学圈火爆了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但毕竟氚资源的价格是氘的数万倍不止,不但论克卖,一克的成本更是高达数万美元,她们资源有限,不容浪费,勤俭节约,中华传统美德嘛!

    这个设想,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,吴桐瞬间犹如站在更高的角度往下观看,思维通透灵敏,新的推衍设计,在吴桐笔下逐一呈现。

    中子氦灰回收系统,可穿梭修复性第一壁材料···一个个特有的设想技术称呼,细化罗列在吴桐的笔记本上,进而再化作草稿纸上的不断推演。

    将中子放走是不可能放走的,说什么也得把它留下来。如果不能回收反应生成的中子,不但会造成大量的能量损失,更会因为氚流失而导致反应堆“停堆”。

    在理想情况下的聚变堆中,无论是氚还是中子,都是应该做为中间产物一样的东西保存下来的,最终产生的废料只有氦气以及热量。

    放过它们,不等于将它们放走。

    吴桐从理论上,以及技术上,多方去尝试设计第一壁的结构,让它有避免中子束冲击的可能,多方角度,都无法做到避免对金属键的破坏,这一点儿的最根本原因,其实还是基于金属键自我修复能力太差,更存在着难以解决的嬗变问题。

    最终,吴桐的目光,才从金属材料上,确定最后的研发方向,以碳材料石墨烯为主导,碳材料的稳定性,石墨烯材料的多孔特殊结构,这些都是吴桐首选的出发点。

    吴桐思考着,她打算研发设计新型材料,是建立在第一壁设置成允许中子通过、且自我修复能力较基础上强的材料,再在第一壁的后方用液态锂回收中子。至于液锂的另一侧,则用一层定向金属包覆,用于反射穿透液锂层而未发生反应的中子。

    这种设计就相当于将液态锂夹在第一壁和定向金属之间,形成一个特殊的三明治设计,一环套一环再结合降温系统,以及其他技术支持,最终达到一个理想中的解决方案。

    要想达到这种立项方案,对第一壁材料的要求,就从极度耐高温抗中子冲击辐射的基础上,转换了新的角度。依然需要耐高温,但是对中子冲击辐射,就从完全抵抗,到透射的角度上转变。
    第(2/3)页